由于现代社会和环境等等因素导致很多孩子,在生活中表现出了自私的天性。很多家长都苦恼要怎么教育,那么在教育历程中家长该怎样正确引导?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小孩子显得很“自私”的实质
现代家中的孩子,尤其是*生子女,在生活中显得很自私。自己任何东西都是不能别人碰,**的显示**。
很多时候孩子会为玩具起争执,在这种情况下,不能盲目的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并训斥。没有找到孩子的犯错的原因,就开始讲大道理,等于对牛弹琴;二是孩子总说“我的”,并不都是因为“自私”,是年龄特征决定的。
孩子从刚学会说话起,对于我的和这是我的这两个简单的短语就非常喜欢,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说的*多的。其实,一两岁的孩子还不大懂得“我”字的含义,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,一切体验都成为主体本身的活动,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关联起来,好象自己就是“宇宙的中心”一样,处在“自我中心”年龄阶段。
在小孩的认知和世界里,他们能获得的都是自己的,比如父母给自己买的玩具,或者从小伙伴手中*到的玩具,他们都会说是我的。
因此,不能把总是说“我的”定性为“自私”的品性;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必然产生的心理特征,应看做是“所有权”这个模糊概念的初步形成。
小孩子“自私”原因和纠正办法
小孩子既不是天生的“自私自利”,也不是天生的“慷慨大方”。孩子太过“自我”,让人感觉很“自私”,也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。
*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,没有与孩子共处、共享、合作、携手、相互谦让的经历,所有大人都让着他,宠着他。存在决定意识。比如买来好吃的,家长就说“这是宝贝的”;买来玩具,就说“这是给你买的”。久而久之,孩子从小养成一切*占、*霸、*享、垄断的习惯。
要解决这样的问题,主要是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。比如,买了好吃的东西,让孩子主持进行“分配”,大人、孩子每人一份,并鼓励孩子把大个的、好的让给爷爷奶奶吃。如果爸爸还没下班,要启发孩子主动地给爸爸留一份。
还可以采取“请近来,走出去”的方式,多让小孩子共处,有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,事先教孩子主动拿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,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块玩。带孩子到别人家玩,要事先嘱咐跟小朋友团结友爱,不争*玩具,或带玩具去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玩。
孩子这样做了,就及时给予表扬。别的孩子做得好,也表扬别的孩子,引导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榜样。经过不断地强化,随着年龄增长,孩子就渐渐地心里有别人,学会与人分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