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法有些许不同,不过在妈妈的眼里爸爸的教育真的是不行,不过孩子真的是很需要爸爸带的,小编就来具体的讲讲吧。爸爸的教育的方式和妈妈教育的方式,往往有很大的冲突,阻碍父亲教育的回归,我们要先一起了解一些爸爸的教育特点
爸爸带孩子有哪些特点
爸爸更倾向于*立
爸爸往往是鼓励孩子*立处理问题,或是给予方向性的引导。
美国作家海明威很小的时候,他的父亲就经常带他外出远游。使他受到了锻炼,增长了见识。然而他的父亲很希望儿子能摆脱对自己的依赖。以便能有效的培养其*立自主能力。
于是在海明威4岁那年,父亲就郑重其事的对他说:“孩子,别老跟着我,自己活动去。”海明威在父亲的鼓励和指点下,开始了*立活动,而且很快迷上了钓鱼、打猎和读书。这是他从小就形成的三大爱好,伴随了他一生,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有人甚至说:没有父亲从小对他*立意识的培养,就不会有一个探索一生、创新一生的*****海明威。
因此*立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目标,成为一个*立的人,就具有发展生命的能力。与现在社会对孩子*立性的要求相比,我们的孩子*立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。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不缺乏“*立基因”,只要给他环境,给他条件,再加上合理的引导,孩子会成为*立一族的。显然在这一方面爸爸的教育更具优势。
妈妈说:这点跟妈妈形成鲜明对比,妈妈的教育是保护式,关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,担心孩子磕到碰到,担心孩子交友学习。
在这我有很明显的感受,我家宝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,愿意爬楼梯,我总是担心她摔倒,磕到碰到,寸步不离。但是爸爸看孩子的时候,找个位置一坐,只是看着孩子,我心里还嘀咕:让你看个孩子,就这么不负责任……实际上,女儿在爸爸的照看下比同龄人更早的学会的上下楼梯,并且非常的小心,重来没有摔倒磕到自己,这就是爸爸教育下的*立意识吧。
爸爸喜欢通过体验来收获人生经验
体验是人生获得*有效记忆*深刻的经验的*佳途径。一次人生的体验胜过千言万语。
在我们的生活中,当看到孩子可能会遇到危险的时候。妈妈总是会不自觉的提前制止。而爸爸则会视当时情况而定,可以的话更倾向于让孩子体验一下。
我的一个朋友曾给我讲过他和孩子的一件事,我至今记忆犹新。那时他孩子不到2岁。一次他们家吃饭的时候,孩子的妈妈刚盛好一碗汤放在桌上。便去厨房继续做饭。这时饭桌上就剩他们父子俩了。他发现孩子要伸手去抓那只汤碗,被他发现后,他告诉我,你知道我当时多兴奋吗?多少次我都想让孩子能体会一下挫折,但都被他妈妈给搅黄了。这次可赶上他妈妈不在的时候让我抓住了这个机会。他当时嘴上什么都没说,心里却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对孩子说:“宝贝,快抓,快抓。”他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的手结结实实的抓在了那只碗上。我想结果就不用我说了。我问他,你不怕孩子烫伤吗?他告诉我:如果孩子是去抓碗里的汤,我会在**时间出手拦下,可他是去抓那只碗,那我就随他去了。这个朋友告诉我:你知道吗,通过这件事我的孩子收获了一条宝贵的人生经验。就是自己不知道的事别蛮干。是啊,一次体验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。既有效又深刻。
在这里我想告诉所有的妈妈,别认为男人粗就不是带孩子的料,粗有粗的道理。男人的粗往往更像大树的枝干。
妈妈说:亲妈是真舍不得看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委屈,就算道理再懂,我都会告诉宝宝“烫”,会去提醒。所以当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,我乐得清闲,自己躲起来,眼不见心为静,这样也能避免我和孩子爸爸之间的矛盾,这是我的诀窍哦!
爸爸一般比较富有探索精神
探索就是:多方寻求答案,解决疑问。就像孩子会拆玩具一样,爸爸往往对此是持鼓励的态度。当孩子把玩具拆开时,爸爸往往不以为然。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,满足孩子的好奇心,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。我们并不需要被现实中很多东西的那一成不变的说明书所牵制。往往大胆的探索更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对世界的基本认知,它反映的是孩子的所见所闻。世界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,每个孩子都像是一部十万个为什么。如果能帮孩子通过发现问题,调查研究,动手操作,互动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,不但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。
妈妈说:就差把家里的房子拆了,都是花钱来的,一点都不知道珍惜,这不是教孩子破坏东西吗?
其实,玩具的其一功能是玩,我们知道孩子玩玩具新鲜劲一过就腻了,丢在角落里,唯一的作用就是收拾一下可以给亲朋好友家的孩子。妈妈们擅于日常生活的打理,这里就包含了珍惜物品的固有概念。其实玩具还有第二个功能,研究创造,正是爸爸和孩子把这一功能发展壮大,让玩具有了玩之外的研究,拆分,再创造的过程,赋予了玩具第二次生命和价值。谁知道这个过程会不会培养出科学家、机械师、建造师呢?
以上特点是大多数爸爸通有的特性,除此之外还有爸爸身上特有的特性,在爸爸和孩子接触的时间里,耳濡目染的传递给孩子,比如我爱人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,女儿还没有完全会说话的时候,我就在女儿身上看到了爱人这个特点,比如:女儿会在抓花生米的时候表现出来烫的表情,实际上我去摸花生米,根本不烫,再看女儿的小脸,满是观察的惊奇,被我识破后,会不好意思嘿嘿的笑。
这期间更多的是妈妈的困惑:
爸爸根本不会带孩子,丁点的事都要喊我出来
太常见的场景了,孩子交给爸爸没有两分钟,就能听到爸爸的求助,原因在于,妈妈没有建立起孩子和爸爸之间的亲子桥梁,别以为他是孩子爸爸就应该什么都会,我们想象我们自己,刚当妈的时候哪个不是手忙脚乱,一边跟老人取经一边查百度,还要看书加妈妈群,一点一滴学出来的?这还是在我们生育孩子之后体内的雌激素的加持下才完成的,爸爸怎么可能面对“孩子”这个“外星来物”就自然上手?有的妈妈会说,在家里看也看会了,这就是我们自己想当然的以为,每天看美剧、韩剧的你能说的上来几句?
所以把孩子交给孩子爸爸之前,要跟孩子爸爸有沟通,需要他看多长时间?这期间需要他干什么?如果能够告诉爸爸几招跟孩子有效互动的小游戏,让爸爸体会到跟孩子相处的乐趣,有了乐趣,爸爸才能有动力,慢慢的承担父亲的角色。
让爸爸带孩子,根本放心不下来
这个问题分几个方面:
**方面:反观自己,是不是不放心孩子跟你之外的任何人?对孩子是否有较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,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,相反是妈妈离不开孩子,妈妈要知道*终我们是要跟孩子分离的,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,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*立于社会。找到自己,别因为孩子丢了自己。
第二方面:多方位思考,教育理念一致的情况下,教育的方法千差万别,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有相对适合与不适合,就像前面说的第二点,爸爸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是另一个方面的成长,可以让孩子更全面的,多角度的看世界,多与父亲沟通,了解孩子父亲的想法,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爸爸不关心孩子不够细心。实在不行就大胆的交给爸爸,给爸爸和孩子*处的时间,这是爸爸对孩子照顾的责任,同时也是爸爸和孩子*处的权利。
爸爸根本不带孩子
如果以上两点都没有做到,爸爸带孩子只是“看着”,爸爸和孩子之间没有互动,没有亲子的乐趣,爸爸体验到的都是小孩子的麻烦、烦人,人性中的趋利避害就会出现,爸爸会本能的躲开“孩子”这个大麻烦。
如果妈妈过于担心,当爸爸稍有不对,马上指责批评,甚至因为孩子跟爸爸产生争吵,这会加重爸爸对孩子的排斥,因为爸爸与孩子的接触都是不好的回忆,试想,如果男女刚认识的时候,都是不好的回忆,周边的人风言风语比较多,怎么能开展美好的恋情呢?爸爸跟孩子也是这样。
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?需要妈妈耐心点,还有拥有点做“桥梁”的智慧,爸爸不带孩子,没有到一点不带的程度吧,我们可以循序渐进,让爸爸与孩子的接触从5分钟开始,逐渐延长,这个过程里妈妈只要做好欣赏爸爸这一点,也就是无论爸爸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,我们都要学会去欣赏爸爸,即使把家里弄的很乱,孩子很脏也不生气或者唠叨批评,多理解爸爸的笨手笨脚。即使爸爸带孩子的过程中,真的出现了意外,孩子受伤了,也要理智,小孩子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。
比如:孩子小的时候都愿意玩土玩沙子,有一次让爸爸带着女儿出去玩,没多久就看到爸爸抱着女儿往家跑,女儿则哇哇大哭,跟小朋友一起玩沙子,迷到了眼睛,爸爸满脸紧张,看到孩子哭的皱皱的小脸,真是心疼!爸爸很焦虑的要给孩子洗眼睛,女儿紧紧趴在我怀里不动,一直哭。我安慰爸爸,你吓坏了吧,先让女儿哭一会吧,有沙子也用眼泪冲出来了,等她稳定了我们再看。
女儿稳定下来,看看眼睛,里面红红的但是一点沙土都看不到,我很惊奇,这个时候爱人才说出来,当女儿被迷了眼睛的时候,老公**时间抱起女儿,抖抖身上的土,然后用舌头大概给女儿的眼睛清理了沙土。恍然大悟为什么女儿眼睛里很干净,爸爸的应急处理办法非常有效果呢。如果我**时间因为心疼女儿责备爱人,可能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爱人给女儿做过这样的应急措施,可能还会导致夫妻矛盾,下次再想让爸爸带女儿出去,估计难喽~
当妈妈们真正的从内心,运用智慧去思考,让爸爸回归的时候,爸爸才能找到回归亲子教育的大门。进了门之后,爸爸们体会到妈妈不容易的同时,就不要吝啬对妈妈的认可,爸爸的力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弥补妈妈教育的盲点,需要爸爸尊重妈妈的意见,积极向妈妈们请教、沟通,一切做好孩子教育,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,家庭教育来自父母甚至是隔代教育多方面,绝对不是家庭中的一人完全承担。
看完,分享给爸爸们,告诉他,我已经做好了成为孩子与他之间的桥梁,为他打开了亲子教育的大门,这里面有苦有乐,但是幸福悠长。